成语 |
解释 |
隔靴搔痒 |
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诛求无度 |
敛取、需索财贿没有限度。 |
有约在先 |
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
心里有鬼 |
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。 |
来踪去迹 |
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
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头面人物 |
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言而无信 |
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广阔天地 |
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|
临危受命 |
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。 |
今来古往 |
犹古往今来。 |
溢于言表 |
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
青云直上 |
青云:指青天。直线上升;向高空飞腾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。 |
发号施令 |
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度己失期 |
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 |
饱食暖衣 |
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 |
有血有肉 |
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融会贯通 |
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三十三天 |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众建贤才 |
建:建树;贤才:优秀的人才。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。 |
熟能生巧 |
巧:技巧。熟练了;就能找到窍门。 |
家无儋石 |
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香火姻缘 |
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珠还合浦 |
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 |
狼吞虎咽 |
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打退堂鼓 |
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充耳不闻 |
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细水长流 |
细:微小。比喻节约使用财物;使经常不缺用。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。 |